浏览小程序
剧供需小程序

扫码进入剧供需小程序
找合作更方便

5000元撬动90万播放,男鲛人生子不是AI短剧的全部想象力
作者:剧供需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4日

谁在看AI短剧?

男频+三幻

 靠想象力决胜负 

题材卷起来了

源于短剧,超越短剧


当前,AI短剧在舆论场的热度居高不下。如果细究,便会发现这更多是创作端的狂欢——为技术进步,也为进入赛道喝汤的低门槛。


但AI短剧毕竟是一种内容产品,其落脚点还得回到消费端,观众爱不爱看、愿不愿买单依然是最高标准。


所以,在很多场合里,创作者们总爱向平台提问:用户到底爱看什么内容。


抖音在本月的一场达人短剧公开课(AIGC达人专场)上,给出了一个颇为现实的回答:现在的赛道仍然是新兴,用户画像尚未固定,很容易受到爆款的影响。


说白了,现在被反复讨论的AI短剧案例大多还带着实验性,AI短剧需要一部真正在用户中形成广泛讨论度的爆款,就像《哪吒2》之于中国动画电影。


“我的观点是未来大部分短剧内容都会是AI生成的。”井英科技(CreativeFitting)的CEO朱江在接受短剧自习室采访时表示,AI短剧的各种内容类型会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不同的爆款,数量和占比会快速提升,未来将逐渐超越实拍短剧。


“正如有些人所说,AI的发展就像是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开始的时候你只能远远地听到声音,但是你看不到它。但是当它真的来到你身边的时候,你再去看它,它可能就呼啸而过,就难以望其项背了。”

 01   AI短剧内容关键词:男频,三幻  


可以先说说短剧自习室现阶段的观察:


按照受众频道分类,目前男频的AI短剧相对好做一些;

按照内容题材分类,“三幻”题材作品居多;

按照内容画风分类,AI真人短剧和AI动漫短剧解决了不同的痛点;

按照制作方式分类,100%AI和AI转绘本质上是原创和二创的区别。


抖音在那场公开课上还提到了两个短剧内容关键词:男频,三幻(玄幻、科幻、奇幻)。


此前中文在线出品的AI动漫短剧《开局物价贬值百万倍,我竟成了世界首富》改编自男频小说《开局物价贬值百万倍》,上线抖音的次日播放总量高达1304万次,目前累计4403.8万次播放。


(相关动图)


尽管抖音强调了这并非引导创作,但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基本与当前市场情况吻合。


按照大的内容分类维度,不同于现在短剧市场上女频内容占优势,AI短剧的赛道上的男频相对更好做一些。这并非是因为悬殊的制作难度,关键在于两者内容与现阶段AI技术的适配度。


目前,AI技术在很多特效场面、脑洞创意上的表现远远优于人物表演,因为后者涉及到角色稳定的形象、演技以及更细腻的情感表达,导致不少AI短剧都会有用户难以接受的“AI味儿”。


而女频短剧和传统影视中的偶像剧相似,闯荡江湖靠的更多是养眼的主角、动人的感情线,才能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好家伙,全是AI的弱势科目。


所以,国内比较知名的AI短剧爆款案例中,暂时还没有看到完全女频叙事的作品。毕竟对于女频短剧观众来说,AI霸总的建模脸再好看,撩起女主来磕磕绊绊,也就全无性感可言,更别提那些需要演技的情绪爆发戏份。


(小红书@AI王之海 的作品对比)


再细化到内容题材维度,肉眼可见是“三幻”题材作品居多,言情题材暂时还很难用AI完美演绎出来。


就拿同一作者根据自己写的小说生成的AI短剧来说,言情题材的人物一致性短板被进一步放大,大家对日常生活的熟悉也让很多细节处的违和感加剧;而在“三幻”题材的AI短剧中,恢宏大气的场面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人物的不足。


所以,言情题材的优势很难在AI短剧中展现出来,哪怕男主角长得再像车银优,也没法让人贪恋这僵硬的美色——AI短剧更适合编织超现实的梦境,一旦挂钩生活,观众对内容瑕疵的容忍度就会暴跌。


(小红书@菜小兔 的作品对比)


“AI不适合做普通微短剧,反而更加适合玩高端的赛道,越是科幻、奇幻,越能发挥它的优势。因为我用AI生成一个杯子的视频,和生成一个火箭的视频耗费的算力是一样的,但观影效果完全不一样。”夫子AI团队的负责人高鹏飞在接受“骨朵网络影视”采访时如此表示。


由夫子AI团队制作的AI短剧《我在阴间送外卖》讲述了一个外卖员将阳间的东西送向阴间,来化解过世的人未了心结的故事——题材叠加AI本身的恐怖谷效应,自带了都市怪谈的效果,让观众忽略了部分不合理之处。


整部短剧用到的AI工具包括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可灵、即梦等,成本约为5000元,在小红书平台上拿下了超90万播放量,首集点赞量超2.1万。


“AI短剧不是0成本,而是要在算力上氪金。我们都开了可灵和即梦的包年付费会员(5594/年),才有足够的点数来生成视频。当AI还不是很完善的时候,我们曾经为了一个镜头抽了三十多次,所以算下来一个镜头差不多要3.5块。”


AI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的导演陈坤在接受《综艺报》采访时也曾表示,在AI影视发展初期,一定要选择传统影视的“痛点”来创作。他列举的玄幻和科幻,都在“三幻”之列,“CG特效成本高、周期长,AI可以有效缩短制作周期、降低制作成本,效果可以达到传统特效的70%到80%。”


作为早期AI短剧玄幻题材的代表作,《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可以说是把这一赛道的优势和短板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到《山海经里的神兽从无尽火海中走来,从广阔群山上掠过,海浪等特效几乎可以媲美大制作。而这样一部短剧只花了2个月时间,同体量、同品质的短剧,无论实拍还是动画,至少需要3-6个月的周期和100多人的团队。


但主角长得“人山人海”的不自然、打斗动作的不连贯、部分场景切换的不协调,同样难以被忽视。


《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片段


相比玄幻,科幻的观众理解门槛或许相对更高一些,但对特效的要求反而稍微降低,核心标准回到故事逻辑和人物表演上。


在和《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一样用了快手可灵AI的《新世界加载中》中,《我在犹豫》这个单元就是科幻题材,先导片甚至有点《银翼杀手 2049》和《2001:太空漫游》内味儿。


一开场,男主角AI之父赛文·奥特曼发明的量子计算机解放了整个星球生产力,被争相报道,低头抬眼之类的动作细节都有,后续密集的人物对话也还原了角色嘴角肌肉的微颤、挑眉,部分大场面也和传统影视中需要燃烧经费达到的效果相似。比起前辈作品来说,《新世界加载中》的颗粒度明显更细腻了。

(《我在犹豫》片段)


“三幻”中的奇幻题材也已经有了业内人士耳熟能详的作品——《兴安岭诡事》,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猎人彪子奉命带队深入兴安岭地区,寻找关东军遗留金属铀的故事,既有爱国主义叙事,又融入了“东北五仙”的民俗。据总制片人李晓曦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该剧耗时三个半月,总成本在60万元左右。


《兴安岭诡事》在今年2月同时上线风芒APP、抖音与B站,并在抖音开启付费模式(前5集免费、后6集付费),不到21小时播放量即破千万,第二天突破2000万,目前累计播放量5613.3万,抖音原生端收益超过30万,账号涨粉10万+


这部短剧之所以足够典型,不仅是因为制作质量超过了当时人们对AI短剧的想象,还因为它有着“国内首部付费AI短剧”的头衔。能够开启付费模式,并且有人愿意买单,就意味着内容得到了相当一部分用户的认可。


(相关截图)


即便是把故事背景放在现代,“三幻”题材能够发挥的空间也远大于纯粹的言情题材。


比如,当奶奶在过年时回忆年轻往事,白茫茫雪地里的蛇仙少年让人惊艳,故事后续发展也有更多的可能性;


(@快手星芒 《灵蛇》)


再比如,由于灵魂受损需要修复,带着系统穿越各个历史时期,除了布景成本可以大省特省,异空间的特效也可以非常到位。


(小红书@毋與元流 《斗局》)


此外,根据AI短剧的画风不同,还可以分为AI真人短剧和AI动漫短剧。前者相对更接近真人实拍短剧,比如前文提到的《兴安岭诡事》、年初井英科技制作的爆款短剧《After Divorce: My Five Brothers Paved My Way to the Billionaire Throne》;后者则是动漫的画风,比如爆款剧影视科技公司制作的《车祸治好了我的恋爱脑》。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AI真人短剧类比为用CGI技术制作的超写实电影,如票房排在世界前列的《阿凡达》《黑客帝国》等——这意味着,这种类型的作品是得到市场和用户验证的。


受制于高成本和高人力,这一类作品的制作门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乃至现在都是极高的。但随着AI技术的成熟,AI短剧有可能解决这样的问题,甚至实现“一个人坐在家里就可以完成创作”。


朱江认为,这是AI短剧带来的本质变化,“它应该是从内容的类型、内容的题材和创作的方式上面共同进化,最终像写小说一样做出了更多好短剧的作品。”


(相关海报)


如果按照制作方式进一步分类,还可以分为100%AI和AI转绘。


相比刚刚举例的三部短剧都是完全由AI从零开始生成,还有另一种制作类型则是短剧自习室之前报道过的AI转绘短剧,存在实拍短剧原型,相对来说人物一致性会更稳定。


在朱江看来,这种分类本质上是原创和二创的区别,后者的成本区间相对低于前者,“随着技术进步,可能某些类型会走得快一点,但我们认为,AI生成的优质作品(的标准)还是看用户喜欢什么,而不是看(用的)AI技术是什么。”


(左为《乔秘书又辞职了》,右为《心动的信号》


显然,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AI短剧的内容和形式正在加速丰富起来。


 02   谁都不想承认自己是AI短剧的受众?  


那么,到底是谁在看AI短剧?


抖音虽然表示了赛道体量还不大,用户画像还不清晰,但也在公开课上指出,可以考虑三线及以上城市、30-50岁付费欲望强的用户。


除了稍显冰冷的数据,综合短剧自习室盘点的这些AI短剧/短片来说,AI短剧的受众还有一些更有人味儿的特征——


尽管日常在社媒平台上可以看见诸如“一眼AI”“AI味儿立刻划走”等评论,但同一账号内,推荐AI短剧收获的点赞量有时候并不输给真人短剧。


“口嫌体正直”的原因大多是短剧内容和AI技术真的秀,吊打实拍影视作品中的浮夸演技;要不是AI角色的皮囊实在美丽,当你在内娱三千佳丽中遍寻不到合自己眼缘的那张脸,转角就在AI短剧里遇到爱。


(相关截图)


AI短剧的用户画像里,还得有一隅留给猎奇心理得到大满足的观众。


在抖音搜索“AI短剧”,3亿次播放量的#ai短剧#话题下,除了一部《山海经》题材的短剧之外,接着的一连四部AI短剧都与鲛人有关。


美人鱼固然有吸引力,博主耗时1684小时制作的《鲛人珠》,单集最高点赞量为6.1万;但逼迫男鲛人生子的故事更能炸出一片“哇”声,《田螺姑娘·人鱼篇》的单集最高点赞量超28.2万,评论数接近15万。


(左为《鲛人珠》,右为《田螺姑娘·人鱼篇》)


此外,鉴于近来AI漫剧大火,加上AI画风与动漫更契合,漫剧的泛二次元受众也值得考虑在内。


根据此前举办的「漫剧星河」巨量引擎漫剧创作与商业主题交流会透露的数据,2024年我国泛二次元用户人数超5亿,这些群体天然就能接受二次元画风的漫剧产品。此外,漫剧的主要受众群体——Z世代用户占比超60%,他们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且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


从友和文化的首部漫剧《兽魂》上线后,全平台热力值冲入TOP30;《被迫成为反派赘婿》成为行业首部投流消耗破百万的漫剧等案例,可见一斑。


(图源:巨量引擎营销观察)


基于对AI短剧内容和用户的分析,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一下AI短剧的未来发展方向。


其一,无论是因为技术特性带来的低门槛,还是因为抖音快手等流量平台的助推,“三幻”题材的AI短剧必然会有一段时间的爆发期。如果有爆款诞生在男频内容领域,跟风吃肉者众,男频短剧或许能够迎来新的春天。


“三幻”与AI短剧的高适配度已经是业内共识,不少创作者也都是由此入门,既可以避免和实拍短剧直接竞争,又能把特效优势尽可能发挥出来。


(小红书@陌叁渡_mosano 《妖精修炼手册》)


在“三幻”题材基础上,再去加古偶元素、悬疑元素、言情元素,都不失为一个讨巧方法。


“无论是短剧还是电影,它的内核是有限的,但是他的表现手法其实是多元,最终能够去用用户更加容易接受的一种表达方式去把它表达出来。”朱江对短剧自习室如此表示。


(小红书@陌叁渡_mosano 《妖精修炼手册》)


“三幻”之外的题材作品也在逐渐拓展应用边界,已经有相对完整的作品在社媒平台发布。当前的现实题材还是由真人来演更能让观众产生共鸣,但在更长远的未来或许AI人物也有这样的可能性。


比如抖音达人“雪宝”制作的AI古装短剧《深宫凤鸣》,该有的梗、转场、主角情绪,已经基本齐全了。


(抖音@雪宝 《深宫凤鸣》)


其二,AI短剧对于超现实内容IP来说是一个机会,赛博朋克、末世废土等超现实题材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土壤,原本碍于高昂成本和漫长周期而无法影视化的困境有可能被改变。


根据巨量引擎透露的数据,当前网文和漫画平台上的高人气IP中,超现实题材占比达35%,涵盖玄幻、末世、异世界等多元类型。


就拿作家“爱潜水的乌贼”所写的知名网文《诡秘之主》来说,拥趸众多,但影视化实在太难,历来只能靠混剪博主和画师产粮。在AI开始爆发的这两年,这部作品终于有了一些AI影视版本。


比如小红书博主“画AI的狼”制作的AI短剧《诡秘之主》已经更新到第13集,几乎可以算是一部小番剧的体量。


(小红书@画AI的狼 《诡秘之主》)


该剧第1集上线于去年10月1日,累计点赞数8000,收藏数2796,评论数量近千,是非常可观的数据。


更让我们感到震撼的是,对比第1集相对生硬的画风和人物表情,今年3月7日的第13集已经有了巨大改善,几乎忍不住想问一句“帅哥你谁”——人物的表情细节到位,场景切换流畅,甚至密集的对话、互动也基本稳定,完全可以算是一部拿得出手的AI短剧作品了。


可以说,首尾两集相隔的短短5个月时间里,藏着AI技术突飞猛进的迭代狂潮。


(小红书@画AI的狼 《诡秘之主》)


其三,AI短剧在地域文化挖掘、经典IP焕新等方面也有很大优势。也就是说,文旅短剧也可能因为AIGC而增加更多想象空间。


根据公开资料,《兴安岭诡事》的制作团队后续还计划推出《哀牢山诡事》《丰都诡事》等系列作品,构建以地域文化为核心的悬疑宇宙,继续尝试把《山海经》《淮南子》中的志怪元素用AI制作出来。


提到经典IP的AI短剧改编,《山海经》首当其冲。《山海奇镜》之后,诸如《山海蓬莱》《祥瑞山海经》等短剧层出不穷。除此之外,《聊斋志异》《西游记》等名著的衍生AI短剧也在这两年刷足存在感。


今年1月,由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云台山景区管委会、连云区人民政府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及江苏总站推出的首支AI贺岁微短剧《美猴王》,上线央视频客户端及抖音平台,每集约5分钟,共10集。


(抖音@央视频 《美猴王》)


在朱江看来,不应该把AI短剧单纯看成一个剧,其本质应该是人类想象力世界的多模态投影,在2025年下半年将会出现能够让用户通过看、聊甚至玩的方式去体验的作品,“所以AI短剧是在短剧之后的一种新的内容形式。随着AI技术逐渐提升,它最后会成为一种新的娱乐体验,源于短剧,超越短剧。”


而当技术迷雾散去时,好故事永远站在山巅。

猜你喜欢

————免责声明————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

©2023 剧供需
辽ICP备2022006816号
辽宁巴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官方客服
请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