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小程序
剧供需小程序

扫码进入剧供需小程序
找合作更方便

红果新政收编全网编剧:预付5万!5至12万保底!突破 20%分成+百万级收益潜力
作者:剧供需
发布时间:2025年5月8日

近日,国内头部短剧平台红果发布全新剧本限时激励计划,首次将编剧保底收入提升至5万至12万元区间,并开放20%版权分成权益,叠加最高5万元预付款政策,彻底打破短剧行业编剧收益天花板。这一政策不仅标志着平台对内容创作端的战略倾斜,更将短剧编剧的行业地位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次红果发布的"短剧创富计划"包含三重突破性政策:


保底收入翻倍:投稿剧本通过审核即享5万至12万元保底,较行业常规标准提升300%


分成比例跃升:版权分账比例从10%提至20%,覆盖全生命周期收益


创作启动资金:30集剧本过审后预支最高5万元创作津贴


过去只有头部编剧才能触及20%分成,现在所有优质创作者都能共享行业红利。


短剧的火爆背后,是一个巨大的“快消品”市场。什么叫“快消品”?就是大家“吃得快、看得快、消化得快”,一秒钟都不想浪费。而短剧,正好符合了这个需求。时长通常都在10分钟以内,剧情要“快进”模式,让观众从一开始就陷入故事的漩涡,简直是想拖都拖不住。你看一集短剧的时间,可能比一场广告片都还短,但你却能在短短几分钟里被剧中的剧情激起强烈的情感波动!


这种“快餐式娱乐”的背后,也催生了编剧们不得不适应的“速食创作模式”。短剧行业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短平快”,而作为行业的核心力量——编剧,他们的创作节奏也是拼的“飞起”。从构思、剧本大纲,到撰写完整的剧本,编剧们常常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项任务。有人开玩笑说:“做短剧编剧,就像做快餐,一不小心就得面临加班熬夜和剧本改稿的无限循环。”不说你不信,一些编剧一天要写三十集,甚至更短的剧本,创作的速度之快,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置身于一个“剧本生产线”。


在短剧行业,创新的核心似乎变成了“微创新”,什么叫微创新呢?简单来说,就是要在已经有的“套路”和“情节框架”基础上,加入一些新鲜的元素,创造出让观众感到有趣、让他们心动的故事。所以,你会发现,很多短剧的故事框架其实并不复杂,但就是能引发观众的共鸣。你明白那种感觉吗?那种即使是看过的情节,依然会让你上头的感觉,背后就藏着编剧的“微创新”。


比如说,短剧中的情节设定往往并不脱离主流的“爱情”“职场”“家庭”等大框架,但编剧通过一些小细节、情感线的微妙变化,或者通过人物性格的反转,迅速抓住了观众的兴趣。你可能会发现,有些剧本的情节设置就是“套路”十足,像经典的“先苦后甜”“金手指逆袭”之类的桥段,但通过一点点“调味”,就能成为观众的心头好。


更有意思的是,编剧们还得非常“精确”地抓住观众的“爽点”和“钩子”,这些东西直接决定了观众是否会持续留在平台上。而“爽点”和“钩子”是什么?简单来说,爽点就是在剧集里让观众情感上的那种强烈满足感,而钩子则是每集结束时那些能够勾起观众继续追剧欲望的悬念。你会发现,很多短剧一集结尾就设置了一个“爆点”,让你无法忍住,想马上看下一集。就比如说:“主人公今天终于要告白了,但突然一个电话打来……”这种“钩子”设计,是编剧的“致命武器”,谁抓住了,谁就能把观众抓得死死的。


考虑到平台对于剧本内容的“规范化”要求。随着行业监管的逐步加强,一些曾经爆红的“低俗剧”已经悄悄失去了市场。而如今,平台开始更加重视剧本的创作质量,比如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等等。


这对于编剧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过去,很多编剧靠着一些极限反转、狗血剧情和“爽感”成功吸引观众,但现在,这些已经不再是市场的“主流”。编剧们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创作策略,摆脱低俗化、庸俗化的框架,力求在保证情节吸引力的同时,还能在剧本中加入更多的情感深度与社会价值。


执笔的成功,背后最重要的秘密其实就是——剧本!石小琳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剧本占70%,承制团队占30%”。这个观点真的是道出了微短剧成功的核心。你看,剧本好,演员、导演和制片人都跟着“好”,成品就是爆款。而且,编剧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在微短剧这个飞速发展的市场里,编剧已经不再是幕后小透明,他们是站在前台的“大咖”。



《执笔》这样的爆款作品很少,但它也为很多编剧打开了新天地。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个有点创意的编剧,现在连编剧都能成为“网红”,赚得盆满钵满,那该多酷!一位内容工作室的负责人透露,像《执笔》这样的微短剧,流水超过500万,编剧能分到10万块的分成!如果你觉得10万块听起来不多,那你得知道,这是微短剧市场的“金手指”了。加上现在,编剧已经不再是“傻傻写剧本”的那种角色了,他们在创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是微短剧领域的“灵魂人物”。


微短剧市场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不是每个编剧都能一炮而红。据统计,各大平台对剧本的筛选淘汰率超过90%。什么意思呢?就是说,90%的剧本最终都会被“无情地”扔进垃圾桶里,连个“面试机会”都没给你。想要成为爆款编剧?这条路上充满了荆棘。你可能得拼尽全力,不仅要有创意、还得有精湛的写作技巧,甚至还得有点“人脉运气”。


微短剧市场的整体趋势其实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过去,大家都关注“改编的IP是否火”,“剧本选角是否有流量明星”,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内容的质量和创作的深度。你可能已经听到过不少编剧说,微短剧的成功不再仅仅依赖爆款IP或买量投流的力度,而是更看重剧本本身的创新和深度。换句话说,不再是“追热点、抓流量”,而是要“追人心,抓情感”。


猜你喜欢

————免责声明————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

©2023 剧供需
辽ICP备2022006816号
辽宁巴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官方客服
请关注官方微信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