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透过木格窗棂,74岁的婆婆端着饭碗坐在堂屋角落,眼前是扛着器材的年轻人、反光板和穿梭的演员。她居住了大半辈子的老屋,这个七月已接待了三批短剧剧组,场租费每天500-1000元入账。凌晨两点的拍摄灯火中,婆婆笑着感慨:这些年轻人顶着太阳拍,吃饭轮流来,我看着都心疼。
在武汉近郊的这座六百年古村落,李婆婆的经历并非孤例。当全国景区在暑期客流高峰中“内卷”时,这座缺少水上项目与避暑资源的古村,却因短剧剧组的扎堆入驻,迎来了意想不到的旺季。
《村妻》的豪车刚开走,《搜剧》的道具还挂在梁上,《荒年》剧组已带着破衣草帽进村了。一位剧组统筹描述着七月的拍摄盛况。两天后,古村广场已搭起新剧组的灯光架,而《惊天》剧组的置景组已在墙角比划方案。
这座拥有明清徽派建筑群的村落,青石板路、三重檐马头墙、精雕门窗构成天然片场。田间有春种油菜、夏长稻谷、秋日晒粮的农耕实景;溪边汲水的老人、古树下嬉闹的孩童、傍晚升起的炊烟,赋予影像难以复制的生活肌理。
更难得的是,村内没有任何现代游乐设施,所有景致都是未经修饰的原始面貌。剧组的灯光师一语道破关键:在这里拍摄不用担心穿帮,每个角落都是真实的年代质感。
制片人王先生八年前就曾带团队来此拍摄短视频。当时微短剧尚未风靡,但大余湾的年代感已让他预见价值。去横店拍摄成本是武汉的1.5倍,他坦言,除了差旅住宿,场景搭建费更是天壤之别。
当前短剧市场对80年代怀旧题材的狂热,让完整保留20世纪建筑风貌的古村成为香饽饽。穿越剧、重生剧所需的年代背景,在此触手可及。人工影棚与岁月沉淀的实景有本质区别,王立强调,这些建筑当初是为生活建造的,每一道斑驳都是真实的历史叙事。
去年高峰期,村里曾一周涌入五个剧组,每组50-100人。古屋院落、青石小径、参天古树间,不同时代的故事在同步生长。
短剧浪潮正重塑古村的经济生态。除场地租金外,村里已建立百人村民演员库。独居的李婆婆看着剧组在自家灶台前演戏,羞涩地透露:要是有机会,我也想试试演戏呢。
景区专门成立的影视协拍工作组提供全链条服务:招募群众演员、协调食宿、寻找特殊道具。后勤团队的时间完全跟着剧组走,凌晨收工帮着提行李,五点出工准时送早餐。
对于暑期本是淡季的村落,剧组的进驻填补了收入缺口。景区褚经理算过账:往年此时游客稀少,如今剧组的人吃住都在村里,还支付场地费,村民的南瓜茄子都成了抢手道具。
当拍摄热潮涌来,古村的守护者们保持着清醒。景区卢经理清楚记得,2021年前曾有乡村惊悚类团队试图取景,当即被拒之门外。“饭要一口口吃”,他坚持保护优先,我们先服务好每个剧组,但绝不透支古村文脉。
夜幕笼罩古村,最后一场戏的灯光熄灭时,李婆婆颤巍巍端出绿豆汤给工作人员。她家梁柱上新增了剧组悬挂的仿古灯笼,与原有的农具、腌菜坛构成奇妙混搭。村口大余湾短剧拍摄基地的招牌刚立起来,已有新剧组预约秋收时的稻田场景。
武汉近郊这座古村的命运齿轮,正在短剧风口下悄然转动。当74岁的婆婆悄悄练习台词,当年轻导演在晒谷场架起斯坦尼康,当海外观众通过穿越剧看见中国乡村的烟火,比流量更珍贵的,是找到了传统与时代的共生密码。
剧供需官方群,进群获取最新最快行业信息!具体详情也可联系客服:“0夏日0”微信号:xiatianna0717
扫描识别下方图片加官方群↓↓↓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