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眼部撕裂、20秒无人上前施救,短剧高速扩张下的安全漏洞再次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一声清晰的撞击巨响,演员应声蹲地,捂眼痛苦不堪。这是11月22日某短剧拍摄现场的惊心一幕。对手演员未控制好力度的一拳,直接击中王年将成左眼眉骨,导致眼部撕裂伤,伤口长约1厘米,最终缝了三针。
现场视频显示,王年将成挨拳后蹲地近20秒内,竟无工作人员上前施救。这一细节引发公众质疑:短剧行业的安全保障机制到底在哪里?
剧组次日发布声明,将原因归结为“走位配合偏差”,承诺承担全部医疗费用。对手演员吕奕豪也发文道歉,解释因拍摄距离过近未能控制好动作力度和角度。
但网友对“走位偏差”的解释并不买账,质疑拍摄打戏为何不提前摘下戒指,为何看起来像是“蓄力重击”。
安全事故行业粗放式生长
这起意外并非孤例。短剧行业在迅速崛起的同时,安全规范始终未能同步跟上。部分观众追求“拳拳到肉”的视觉刺激,促使一些剧组冒险用真实击打替代专业借位。
然而,成熟影视工业早已有安全解决方案:扇耳光戏靠演员配合扭头制造假象,玻璃道具使用特制糖化材料,即便是真功夫演员也恪守“发力留三分”的行规。
短剧的“短平快”模式成为安全隐患的温床。为极致压缩成本,短剧普遍陷入“生死时速”,例如4.5天赶拍143集成为常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占制作成本30%的专业武指团队常被优先舍弃。
女演员申浩南曾自曝遭遇锁喉、跳楼戏无防护;打戏不排练、危险道具管理松散已是常见现象。演员受伤后,权责归属模糊,保险机制不普及,只能自求多福。
演员权益保障机制存在明显漏洞
演员权益保障机制同样薄弱。短剧演员普遍缺乏工伤保险,受伤后医疗赔付常无保障。王年将成需静养一个月,后续档期全部推迟,但误工损失由谁承担尚未明确。
王年将成的转型轨迹折射出底层从业者的生存压力。2004年出生的他曾是职业门将,2022年因阑尾穿孔手术终结足球生涯。初入演艺圈时,他面临“零收入、无戏约”的困境,直至今年才通过短剧勉强养活自己。
职业运动员经历塑造的“玩命精神”,在此事件中呈现复杂两面性。王年将成曾坚持用真酒坛砸头拍戏,并淡然表示和足球场上断脚断腕比不算什么。此次受伤后,他反而安慰对手演员,被网友评价为“人善被人欺”。
王年将成受伤后,剧组承诺承担医疗费用,其经纪团队则强调“损失很大,会追究责任”。 但经济赔偿无法弥补行业安全体系缺失的根本问题。
对比成熟影视工业,专业剧组拍摄打戏必配武指团队,严格采用借位和特效手段,确保演员安全。 反观短剧行业,安全规范执行依然任重道远。
剧供需官方群,进群获取最新最快行业信息!具体详情也可联系客服:“0夏日0”微信号:xiatianna0717
扫描识别下方图片加官方群↓↓↓
合作之前建议签订合同,剧供需作为信息共享平台,无法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做出判断,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和法律责任,若您不同意该提示,请关闭网页且不要在本站拓展任何合作,否则造成的任何损失由您个人承担;